《底层分化的逻辑:征拆安置小区失地青年现代性获得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13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内容简介
本成果用实证的方法获取自己的经验材料,以征拆安置小区中的失地青年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失地青年日常生活视角与结构性视角两条主线描绘了描绘了失地青年在突破传统观念、计划自我发展、城市融入等方面现代性特征及空间、组织等宏观背景对失地青年现代性获得的影响,通过宏观与微观,客观与主观来相互阐释、彼此补充,完成了对失地青年在城镇化进程中同时出现有持续发展的上进群体和贫困落后的被动者的双重论证。
成果创新点
从研究对象来看,本成果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失地青年作为研究对象,对失地农民进行分地区、分群体并从农民自身意愿为标准对失地农民进行分类研究,更能客观的反映失地农民的特征。从研究内容来看,相比经以往研究对失地农民利益冲突、补偿安置、社会保障及市民化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等研究,本成果通过失地农民的生活场域社区去探析失地青年的现代性获得并以此来分析底层分化的逻辑,在内容和视角上是一种创新。从研究观点来看,本成果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即安置小区的失地青年现代性特征呈不平衡发展趋势,除征地拆迁补偿款外的经济收入及市民待遇感知是影响失地青年现代性获得的核心因素,中期征拆安置小区对失地青年的影响特别明显,是促进失地青年现代性获得的关键时期。不同类型的征拆安置小区及同一征拆安置小区的不同发展时期,失地青年的现代性获得存在差异并导致了失地青年群体内部的分化。
社会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刘成斌教授在《21世纪经济报道》以《以生命历程观照城市融入》为题评论推介本成果。豆瓣读书、全民阅读门户“读书”、新华书店、亚马逊、中图网、中华书局等对本成果均有推介。